【DSE 2019】中文閱讀卷學生見諷喻文章或膽怯 老師:只理解文章字面無可能得高分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4/01 16:26

最後更新: 2019/04/01 16:59

分享:

分享:

聖公會聖三一堂中學中文科老師張珉聰。(經濟日報記者攝)

中學文憑試核心科目筆試今(1日)開考,中文科卷一(閱讀)課外篇章首設序言,交代寫作背景,文章涉及諷喻和寓言故事,有中文科老師估計,由於乙部課外篇章的諷喻文章及文言文寓意故事過往試卷不常見,學生見到應該會膽怯,若只理解文章字面意思,相信無可能奪得高分。

聖公會聖三一堂中學中文科老師張珉聰表示,卷一甲部主要考核文言範文包括《論仁、論孝、論君子》、《山居秋暝》及《始得西山宴遊記》,他認為切合學生能力程度,不算深僻。

至於卷一乙部設3篇課外篇章,白話文採用了兩位大師作品,包括魯迅的《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》和錢鍾書的《談教訓》;張珉聰指,乙部比去年多出1篇白話文,2篇白話文均屬諷喻,而文言篇章則是劉熙載的《海鷗》,屬寓言故事。

張老師續稱,今次是歷屆文憑試首次在閱讀篇章設序言,為魯迅的文章交代當時中國的情況,若學生對魯迅生平事跡有認識會有助作答,若缺乏認識便會有困難,

學生淨係睇字面意思,無可能得到好高分數,要取得3級或以上的成績更難!

他表示,若考生眼界開闊,對作者背景及諷喻文章理解深入,會較易作答,並高下立見:

一係好叻,一係就毫無頭緒。

他舉例指,關於魯迅的文章,第7題表面上是選擇題,實際上是問及故事人物是比喻什麼階層;第8題則問及「破小屋」和「開一個窗」比喻作什麼,他認為前者可理解為「艱難的環境」,後者可理解為「解決問題較為激進的方法」。

另外,卷二(寫作)第1題以「這一句話,我會記上一輩子」為首句續寫文章,第2題就詩歌《想想別人》的體會和聯想寫作,第3題談對「讀書無用」的看法。

張認為,卷二題目較為顯淺及容易合格,相信最多人選答第1題,因題目淺白,但「合格易、高分難」,需要有具體反思及立意深刻,他認為引用範文或名人格言比較「保本」,但從平常生活聽到的說話,加上具體反思等,應較易奪得高分。